白内障指眼球内的晶状体发生混浊,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。
以下观点希望能消除您的一些误解:
1、白内障不是位于眼球上的一层薄膜。
2、过度用眼不会引起白内障。
3、不是一种癌症。
4、没有传染性。
5、它所引起的视力损害经过治疗后可恢复。
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球晶状体的一种眼疾,也是致盲的眼疾之一!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,遗传、局部营养障碍、免疫与代谢异常,外伤、中毒、辐射等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,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,影响视力,都称为白内障。
晶状体发生混浊变性后,此时的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,导致视力下降,使人看不清楚东西,就像透明的玻璃蒙上了一层灰,视物模糊不清。
要了解白内障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晶状体?
晶状体就像一个凸透镜,是有弹性、无血管的透明组织,也是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。正常情况下,它是透明的,光线通过它及一些屈光介质聚焦落到视网膜上,才能清楚的看到外界的物体。
我们先来举个凸透镜的例子:放大镜就是凸透镜的一种,相信很多人都玩过,把放大镜放在阳光下,调整适当的距离,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,通过放大镜就会把强光聚焦到一点,甚至点燃物体。实际上晶状体就是这样的屈光作用。